万行圆明道果成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偈颂十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xíng yuán míng dào guǒ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陇西达士重标立,万行圆明道果成
举目含灵俱是佛,应无所住得其心。
()
标立举目:举目jǔmù抬眼看举目四望。
无所: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诗词:《偈颂十四首》
作者:释印肃(宋代)

这首诗词是由宋代的释印肃所创作的。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四首

陇西达士重标立,万行圆明道果成。
举目含灵俱是佛,应无所住得其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人达到境界的美好愿景。诗人描绘了一位来自陇西的达士,他以崇高的标准行事,坚持追求圆融的道德修养,最终实现了自我修行的果实。诗中提到,当他抬起头来,周围的一切都透露着灵性,他能感受到一切都是佛性,而他自己也能超越一切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于修行者境界的理解。诗人通过使用富有哲理的词句,揭示了达士的崇高标准和修行的成果。诗中的第一句“陇西达士重标立”表达了达士以高尚的标准为行事准则,不断追求道德的完善。第二句“万行圆明道果成”则强调了他通过种种善行和修行实践,最终达到圆满的境界,获得了修行的果实。

诗的后半部分“举目含灵俱是佛,应无所住得其心”则表达了达士超越世俗的视野和心灵的自由。诗人通过描述达士抬头看世界时所感受到的灵性,强调了一切都具有佛性,而达士自己也摆脱了一切的执着,获得心灵的自由。这种心无所住的境界,是佛教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超越欲望和执着,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达士追求道德修养和修行实践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达士的高尚标准和修行成果,以及他超越世俗的视野和心灵的自由,呈现了一种高度崇高的境界,鼓舞人们追求心灵的升华和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