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寥寥勿边表。宋代。释印肃。庵虽小,寂寂寥寥勿边表。於中独有一天真,透色融声常皎皎。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座小草庵,庵内虽然小巧,但是它的内在却充满了奇妙的氛围。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庵虽小,寂寂寥寥勿边表。
尽管这座草庵很小,寂静而孤独,它没有华丽的外表。
於中独有一天真,透色融声常皎皎。
然而在庵内却有一种超然的气质,透过淡淡的色彩和融洽的声音常常显得明亮。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小草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纯净、超然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尽管庵内并没有华丽的装饰或繁复的仪式,但是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却存在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真实和明亮的气息。这座小草庵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而这种宁静和智慧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繁华或宏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小草庵的景象,通过对庵内氛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超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这座小草庵虽然寂寥和不起眼,但是它所拥有的一种天真和明亮的气息使其与众不同。庵内的色彩和声音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纯净和宁静,给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这首诗词通过对小草庵的描写,将简朴和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相结合,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态度。它呼应了佛教思想中对超脱尘世繁华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清净和智慧的追寻。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小草庵的赞美和敬仰,展现了作者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其简练、含蓄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纯粹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它通过对草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生活方式的向往,并通过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感悟,引发读者对内心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