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背觉劳生解。宋代。释印肃。循水寻流不见源,逢人相问岂堪言。知君背觉劳生解,谩语皆真意普贤。
诗词:《颂古九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译文:
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却无法找到起源。
遇到他人的询问,又何能言尽其中之意。
只有明白你背负的辛劳,才能理解你的觉悟。
虚言空谈都是虚假的,只有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意义。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颂古九十八首》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探讨寻找水流源头的难题,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和人生观。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切事物的起源,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和意义?然而,这种探索并非易事,有时候我们甚至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当他人向我们提问时,我们也难以将复杂的道理完全表达出来。然而,对于那些真正理解我们背负的辛劳和追求的人,我们无需多言,他们会明白我们的决心和智慧。与虚假的言辞相比,实际行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哲学和人生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和虚假的思考。诗人通过寻找水流源头的比喻,象征着人们对于事物本源和真相的追求。诗中的问题和疑虑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困惑和迷惘,而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诗人表示了感激和敬佩之情。诗句简练,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真实和意义的过程中,要坚持实际行动,而非空谈虚语。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递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启示,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值得我们用心品味和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