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灯光迥不俱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古九十八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yuè dēng guāng jiǒng bù j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日月灯光迥不俱,何须伴侣学真如。
国师道在无相见,知音何处不文殊。
()
日月,灯光,迥不俱,何须,伴侣,真如,国师,相见,知音,文殊

《颂古九十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日月灯光迥不俱,
何须伴侣学真如。
国师道在无相见,
知音何处不文殊。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思想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境界的表述。日月的光芒虽然都是明亮的,但它们的光芒却各自独立,不会互相依附。与之类比,人们也不需要依附于伴侣或外物来追求真实的自我。诗中提到的国师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而他的教诲是在超越形相的世界中实现的,因此无需依靠外在的相见。真正的知音,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体会到这种境界,就如同文殊菩萨一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日月的比喻,表达了禅宗对于追求真理的态度。日月的光芒各自独立而明亮,象征着每个人内在的光辉和独立的存在。诗中提到的伴侣和知音,代表了外在的依赖和认同。然而,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这些依赖,独立地追求真实的自我。国师的道教在无相见,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超越形相的境界。真正的知音,不论身处何处,都能领会到这种境界,就如同文殊菩萨一样,展示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境界和修行态度。它通过对日月的比喻,强调了个体内在的光芒和独立的存在,并呼唤人们超越外界的依赖和认同。同时,诗中的国师和知音象征了内心的觉悟和心灵的契合,强调了真理的内在体验和超越形相的境界。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禅宗思想,寄托了人们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