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垢尽除光始现。宋代。释印肃。痕垢尽除光始现,照见不似娘生面。无头无尾一般般,千眼大悲也不见。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痕垢尽除光始现,
照见不似娘生面。
无头无尾一般般,
千眼大悲也不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证道的过程和境界。它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通过消除一切污垢和痕迹,才能显现出真正的光芒。在证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越凡俗的面貌,这种面貌不同于一般人的面容。诗中提到的无头无尾,表示证道者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存在,达到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即使具备千眼和大悲的智慧,也无法看到这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证道的境界。痕垢尽除的意象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去除一切杂念和烦恼,达到内心的纯净和光明。与此同时,诗人强调了证道者面容的不同寻常,与常人存在明显的区别。无头无尾的描写传递出证道者超越了个体存在的境界,进入了无限的宇宙。最后的千眼大悲的形象暗示了证道者具备智慧和慈悲,然而,即使拥有这些品质,也无法理解和感知证道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强烈的意象,将证道的境界描绘得深邃而神秘。它通过对超越尘世境界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超越个体存在的可能性。这种超越的境界在佛教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词也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释印肃对证道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