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山僧情义薄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guài shān sēng qíng yì bá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我性同共如来合,莫怪山僧情义薄
与君相见不相知,自脱方能解彼缚。
()
性同,如来,情义,相见,相知,方能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性同共如来合,
莫怪山僧情义薄。
与君相见不相知,
自脱方能解彼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宗教信仰和个人修行的主题,展示了释印肃对人性和自我解脱的思考。

诗的开篇,作者用“我性同共如来合”,表达了他内在的本性与佛陀的智慧和境界相融合的境地。这句话传达出作者深刻的佛教信仰,认为自己的本性与佛陀的境界是相通的,即“我性同共”。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也代表了智慧和觉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莫怪山僧情义薄,与君相见不相知”,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山僧的孤独和超脱世俗的境况。山僧通常离群索居,与尘世疏远,因此情义上的交流显得淡薄。与“君”(指世俗人士)相遇,却不能真正了解彼此。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对超越尘世的追求。

最后一句“自脱方能解彼缚”,表明作者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解脱,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和束缚。这里的“自脱”指的是通过个人修行和追求真理来解脱自己。只有达到这种解脱的境地,才能理解和解开其他人的束缚。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信仰、修行和超脱的主题。作者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淡漠,表达了对解脱和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静和超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