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相布施生天福。宋代。释印肃。住相布施生天福,不用赞龟并买卜。分毫不赠自家修,如影随形皆具足。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相布施生天福,
不用赞龟并买卜。
分毫不赠自家修,
如影随形皆具足。
诗意:
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一种修行者的境界和心态。诗中提到了布施的功德、不依赖占卜和算命、不贪婪慷慨地修行、以及修行者精神的体现。
赏析:
首先,诗中提到了住相布施,表达了修行者慷慨布施的精神。布施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给予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来积累功德,进而追求福报和解脱。这里的“住相布施”可能指的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慷慨布施的态度,不计较回报,以此来积累生天福报。
其次,诗中提到“不用赞龟并买卜”,表达了修行者超越迷信和依赖外在力量的心态。赞龟和买卜都是古代人们求取吉凶预测的方式,但诗中的修行者不依赖这些方法,表明他们相信个人的修行和内心的力量,超越了迷信与依赖。
接着,诗中提到“分毫不赠自家修”,强调修行者不为自己修行留下任何一点私心。修行的真正目的是超越自我,超越贪欲与私心,达到无我境界。修行者要舍弃个人私利,全心全意地修行,以此来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诗中提到“如影随形皆具足”,形容修行者将修行的境界融入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思维中。修行者不仅在禅定时刻表现出修行的境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贯彻修行的原则。修行者将修行的境界内化为自己的本性,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能体现修行者的境界和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通过表达布施的精神、超越迷信与依赖、舍弃私心以及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中,展现了一个修行者的境界和心态。它鼓励人们追求无私和超越自我的生活理念,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修行价值观。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