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四句语言争。宋代。释印肃。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种犹如镜上痕,
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
徒劳四句语言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情感。诗人通过比喻,将两种状态比作镜子上的痕迹,暗示这两种状态都是可以明显察觉的。其中一种状态是指达到证道的境界,可以直接抵达岭南的能力。而另一种状态则是指表面上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他们只是在空谈中争论,却无法超越言语的限制。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两种状态的对比,传达了对真正实现证道的渴望和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两种状态如镜上的痕迹,意味着它们都是可以被看到的,而不是虚幻的幻想。其中一种状态象征了真正的境界,可以直达岭南,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象征着境地的地方。而另一种状态则是表面功夫的虚假,只停留在语言上的争辩中,没有实际的行动和体验。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对真实境界和虚假表面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言语的束缚,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体验来追求真正的境地。诗人对虚伪言辞的批判以及对真实体验的追求,使这首诗词具有了一种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意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