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死虚生长劫苦。宋代。释印肃。深成认贼将为子,可惜祖宗田人土。如今败缺卒难收,浪死虚生长劫苦。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深居简出、冷眼旁观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深成认贼将为子,
可惜祖宗田人土。
如今败缺卒难收,
浪死虚生长劫苦。
诗词中的"深成"指的是深居简出的意思,表明作者远离纷扰,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观察。"认贼将为子"的意思是指被人当作亲人对待的人实际上是贼寇,用以暗喻现实中的虚伪和欺骗。"祖宗田人土"表达了对祖先与土地的热爱和尊重,可惜现在这种传统价值观已经破败不堪。"败缺卒难收"说明社会秩序已经混乱不堪,无法挽回。"浪死虚生长劫苦"意味着人们陷入了虚幻的生活和无尽的苦难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虚伪和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在其中所遭受的痛苦。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对传统价值观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七绝的韵律,节奏流畅,字句简洁有力。通过简短而有力的句子,作者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世道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整首诗词以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虚伪和苦难的忧虑,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怀念。它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