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谤初师全不是。宋代。释印肃。嗟末法,恶时世,心若利刀称善慧。却来林下闹喧天,反谤初师全不是。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末法时代的感慨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守。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嗟叹末法,恶劣时世,
内心如利刀,权衡善智慧。
然而来到林中,却是嘈杂喧嚣,
背道而驰,对初师的教诲无动于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末法时代的悲叹之情。作者认为这个时代充满邪恶和不正之风,人们迷失了自己的道德准则。然而,作者自己内心仍然保持着明晰的思考和判断力,将善行和智慧作为衡量的标准。
赏析: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刻思考的诗词作品。诗人释印肃通过对末法时代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担忧和对人们道德迷失的感叹之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比作一把利刀,用来衡量和评判善行和智慧。然而,他却发现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背离了初师的教诲,对道德价值的扭曲和误解使得修行之路变得漫长而艰难。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内心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道德和善行的理念。它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道德准则,不受外界诱惑和扭曲的影响。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坚守和对初师教诲的敬重。
总之,《颂证道歌·证道歌》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的心声,使人们在感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同时,也思考自身的处境和对道德的追求。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