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心成巧伪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ǔ shě zhī xīn chéng qiǎo wě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取舍之心成巧伪,只应步步踏阴坑。
大光普照盲无识,非时不共野狐争。
()
取舍:(动)采取或舍弃;选择:~得当|情况不明,无从~。
无识野狐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取舍之心成巧伪,只应步步踏阴坑。
大光普照盲无识,非时不共野狐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取舍之心的巧妙伪装,暗示人们在抉择中常常会迷失自己。诗人认为,只有不断经历挫折、踏入险恶的境地,才能真正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和艰难。大光普照下,许多人依然无知,只有适时的启蒙和指引,才能唤醒人们的觉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在选择和抉择中的困境。诗中的“取舍之心成巧伪”表明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往往会迷失自己,被外界的诱惑和利益所迷惑,失去了真实的判断力。接着,“只应步步踏阴坑”这一句,强调了选择的艰难和迷茫,暗示着人们在抉择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困境和险境。

诗的下半部分,“大光普照盲无识”指出了在知识普及的时代,仍然有很多人处于无知的状态,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真相。最后一句“非时不共野狐争”,意味着只有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这句话中的“野狐争”象征着人们面对选择时的竞争和争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机遇中,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选择和抉择中常常陷入困境,需要经历磨砺和觉醒的过程。它呼唤人们在大光普照下,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