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ó hē bō rě bō luó m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何表无生慈忍力,洞庭撞倒虚空吃。
不留丝发与人知,摩诃般若波罗蜜
()
无生撞倒虚空:空虚:内心~。
不留丝发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表无生慈忍力,
洞庭撞倒虚空吃。
不留丝发与人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无生慈悲与忍辱的力量,以及对虚空的颠覆和超越。它提到了不留一丝发丝与人知晓,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无形和超越凡俗的特性。最后一句提到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即大智慧、大智慧的般若波罗蜜,进一步突显了这首诗词的宗教意味和对智慧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慈悲与智慧的境界。它通过无生慈忍力、洞庭撞倒虚空吃等形象的描述,展示了佛法的超越性和无限力量。诗中的“不留丝发与人知”一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深藏不露,只有内心修行者才能领悟和体验到。最后一句提到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则呼应了佛教中对于智慧的追求,通过般若智慧的修炼,达到对真理的超越和领悟。

整首诗词寥寥数语,却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它表达了对于无生慈悲和忍辱力量的赞颂,以及对智慧和超越的追求。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形象,诗词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解脱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