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外为君传。宋代。释印肃。游江海,涉山川,披云带雨足连天。道得亦来叉下死,三千里外为君传。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描绘了他游历江海、穿越山川的壮丽景象,以及他对道的领悟和传道的决心。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道的追求和对传道使命的热爱。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游江海,涉山川,
披云带雨足连天。
道得亦来叉下死,
三千里外为君传。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游江海、涉山川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中。披云带雨,形容作者在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种天气变化,表达了他坚韧不拔的决心。其中,“道得亦来叉下死”的意思是指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要坚守并传承道义。最后一句“三千里外为君传”则表达了作者为了传播道义愿意远行三千里,为君主传道。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展示了作者对道的理解和对传道使命的执着。通过游历江海、涉越山川的描绘,作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的领悟。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坚守道义并将其传承下去。这首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道和君主的忠诚与热爱。
这首诗词值得赏析的地方在于其表达了作者对道的领悟和传道使命的坚守。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同时展示了自己对道的理解和追求。诗词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道的虔诚以及对君主的忠诚,展现了作者高尚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道的追求和为道传播而不惜牺牲的决心,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词以其豪情壮志和情感的真挚感染着读者,使人对道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产生深思。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