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当同救脑然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ué zhě dāng tóng jiù nǎo r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多劫曾为忍辱仙,未曾顿悟此心源。
遭人活剥如斯苦,学者当同救脑然
()
忍辱仙顿悟:(动)佛教指顿然破除杂念,悟出真理。泛指忽然领悟。
心源: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活剥学者:(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修行者多次经历忍受屈辱的境遇,却未能顿悟真正的修行之道。他受尽折磨,如此痛苦,而学者们应该共同挽救这颗迷失的心灵。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如下:

多劫曾为忍辱仙,
历经多次轮回,一度成为能够忍受屈辱的仙人,

未曾顿悟此心源。
却未能顿悟真正的修行之道的本源。

遭人活剥如斯苦,
承受着他人的剥削和折磨,如此痛苦,

学者当同救脑然。
学者们应当共同来拯救这颗迷失的心灵。

这首诗词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者经历的艰辛和困惑。修行者在多次轮回中忍受屈辱,却未能真正领悟修道之道。他受尽折磨,生活苦不堪言。然而,诗中强调了学者们应当共同努力来拯救这个迷失的心灵,指出了修行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才能走出困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修行者的遭遇和呼唤学者们的参与,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修行之路是艰辛而曲折的,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帮助才能顿悟真正的修行之道。它呼吁人们共同努力,相互扶持,帮助那些在修行路上迷失的人重新找到心灵的归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