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悲心碎复圆。宋代。释心月。处尘劳界住深禅,几度悲心碎复圆。得失是非都放下,头头皆我旧山川。
《送心净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心月。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境界。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原文,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象来理解其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佛教修行为背景,表达了一个人在修行中逐渐超越尘世纷扰、归于内心宁静的心境。诗词的形象和意象主要围绕着佛教的概念展开。
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的修行状态,将自己比作生活在尘世之外、远离纷扰的深山禅室。这种禅修的环境给予了诗人深度的思考和体悟的机会。
接着,诗人借用“心碎复圆”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多次经历心灵上的痛苦、破碎与重建。这种痛苦的经历让诗人逐渐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和是非,将这些尘世的纠缠放下。
最后,诗人用“旧山川”来形容头头,意味着所有的人事物都与自己的心境相通,皆是内心的一部分。这句诗意味着诗人通过修行,逐渐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都是可以放下的,唯有内心的净土才是真正的归宿。
总之,这首诗词《送心净头》通过佛教修行的意象,表达了一个人在修行中超越尘世的心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以深山禅室、心碎复圆和旧山川等形象,描绘了修行者逐渐抛弃世俗纷扰,将心灵净化归于宁静的过程。这首诗词鼓励人们放下得失是非,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