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退步荐取。宋代。释心月。善恶不思,名为顶句。内外绝依,名为得住。时时寂寂惺惺,时时退步荐取。如是三十年,觅之总无处。觅无处,赢得双眉时陡聚。
《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心月。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寓意,表达了一种超越善恶、超越内外、超越时空的境界。
译文:
善恶无所思虑,称之为顶句。
内外皆不依附,称之为得住。
时时寂寂惺惺,时时退步荐取。
如此三十年,寻觅却无处。
寻觅无处,突然发现双眉相聚。
诗意和赏析:
《偈》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中的“善恶不思”意味着超越对善恶的执着与评判,超越对对错的思考。这是禅宗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只有超越善恶的二元对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诗中的“名为顶句”指出了这种超越善恶的境界被称为“顶句”,意味着在语言和概念的层面上无法准确描述或把握。这是因为超越善恶需要超越对立的二元思维方式,而语言和概念往往是二元对立的产物。
接着,诗中提到“内外绝依,名为得住”。这里的“内外”指的是内心和外界,而“绝依”表示超越对内心和外界的依附和执着。只有超越对内外的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安住和自在。
诗中的“时时寂寂惺惺”描述了禅修者在修行中的状态。他们不断地静观内心与外界的变化,保持清醒、敏锐的觉知。同时,“时时退步荐取”指出修行者不断地放下执着、退却自我,以便更进一步地修行。
诗的结尾,“如是三十年,觅之总无处。觅无处,赢得双眉时陡聚。”表达了修行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寻觅。三十年的时间象征了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而“觅之总无处”意味着无论如何寻找,都找不到真理的确切位置。然而,当修行者放下执着,超越对立时,突然之间,他们会发现真理已经在自己内心中,这是“双眉相聚”的意象。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超越善恶、超越内外、超越对立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在修行中放下执着,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心月。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