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应无启口处

出自宋代释惟一的《送孚藏主归江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ó zǔ yīng wú qǐ kǒu ch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云卧胸中蟠万卷,舌端笔端皆具眼。
评今论古知几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孙挺特尤掀腾,富有蕴藉如弗能。
韬光铲彩事枯硬,不学乃翁牵葛藤。
壁立万仞出一语,佛祖应无启口处
有时一默渊且深,尽大地人难指注。
脚尖踢倒凌霄峰,挥剑活屠潭底龙。
三条椽下四世界,破蒲团边兜率宫。
秋风忽起故山兴,妲本无归语何剩。
江湖斫额应望君,莫作秤锤落深井。
()
舌端:舌尖﹐舌头。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笔端:(书)(名)笔尖,指由笔端所流露出的诗文绘画的境界或运笔情况:倾注于~|~妙趣横生。
寥寥:(形)非常稀少:~可数|~无几|行人~。
富有:(形)拥有大量财产:他家很~,是有名的大户人家。[近]富足。[反]贫穷。②(动)大量具有:~情趣|~号召力。
韬光:1.敛藏光采。汉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唐韩偓《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学子陵遁跡在严滩,似吕望韜光在渭川。”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清周準《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韜光,直上松云顶。”张昭汉《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灵隐暮韜光。”4.郑板桥所著七言诗。
枯硬乃翁:1.父亲对儿女的自称2.称他人的父亲。
葛藤:比喻纠缠牵连的关系。

《送孚藏主归江西》是宋代释惟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卧胸中蟠万卷,
舌端笔端皆具眼。
评今论古知几何,
寥寥百年骨不冷。

这首诗词开篇以诗人的胸中藏书万卷,意味着他广博的学识和才华。舌端和笔端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诗人自问,对于当下的时代和古代的文化,他的了解有多少呢?即使百年过去了,他的才思依然不会冷却。

有孙挺特尤掀腾,
富有蕴藉如弗能。
韬光铲彩事枯硬,
不学乃翁牵葛藤。

这一段描述了一位名叫孙挺的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非常突出。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度和内涵,仿佛无法被他人超越。然而,他对于琐碎的世俗事务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和涉足其中,选择与世隔绝。

壁立万仞出一语,
佛祖应无启口处。
有时一默渊且深,
尽大地人难指注。

这一段描绘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说,有时候默默无言,却有深邃的智慧。他的一言一语,仿佛能涵盖万丈深渊。就像佛祖一样,他不需要开口说话,却能传达出无穷的智慧。这样的境界,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把握。

脚尖踢倒凌霄峰,
挥剑活屠潭底龙。
三条椽下四世界,
破蒲团边兜率宫。

这一段描写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他能够用脚尖踢倒高耸入云的山峰,挥剑斩杀深潭底的巨龙。他的行动和决断力超越了常人的想象。他可以跨越三条椽下的四个世界,破除琐碎的束缚,进入到幽深的宫殿之中。

秋风忽起故山兴,
妲本无归语何剩。
江湖斫额应望君,
莫作秤锤落深井。

最后一段表达了诗人对归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秋风吹起时,故乡的情感被唤起。妲本,指的是一种植物,它的根本没有归宿,没有固定的生长地。这里暗喻诗人自己,他也没有真正的归属之地。他希望江湖中的人们能够理解他的心声,不要让他的才华被埋没。他希望人们不要像丢弃秤锤一样将他遗忘,而是珍惜他的才华和贡献。

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渊博学识、深邃思考和超凡的境界。诗人借用了各种意象和隐喻,以表达自己对于知识、智慧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他对于时代的评判和对于个人境界的追求都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和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

整首诗词以豪情壮志和对智慧的追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立和不凡。通过对诗词的赏析,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坚信。这首诗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于智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惟一

释惟一,法眼之孙。神宗时主嘉禾天宁寺(《宋诗纪事》卷九二)。...

释惟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