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不学

出自宋代释师范的《颂古四十四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rú bù xué,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大匠不巧,大儒不学
动辄中方圆,举皆成礼乐。
堪笑乡村卖卜人,徒劳鑽破乌龟壳。
()
大匠不巧:没有机巧。谓不聪明。碰巧。谓不灵敏。
大儒:大儒dàrú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方圆:(名)周围:~十里的人都认识他。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乡村:(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比城镇分散的地方。
卜人徒劳:(动)无益地耗费劳力:~无功|枉自~|~无益。
乌龟:1.也叫金龟、草龟、山龟、秦龟。俗称王八。爬行动物。背甲长10—12厘米,有三条纵走的隆起。背面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的斑纹。生活在河流湖泊里,食杂草或小动物。甲可供药用。分布于中国大多数地区。2.讥称妻子有外遇的人。

《颂古四十四首》是宋代释师范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匠不巧,大儒不学。
动辄中方圆,举皆成礼乐。
堪笑乡村卖卜人,徒劳钻破乌龟壳。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大匠和大儒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诗人认为,大匠(指工匠、手艺人)虽然技艺高超,但缺乏创新的才能;大儒(指学者、士人)虽然有学问,但缺乏实际能力。他们常常追求表面的形式,过分注重礼乐等仪式性的事物,而忽视了真正的实质和内涵。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反讽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大匠和大儒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大匠虽然精通技艺,但缺乏创新精神,只会按照既定的模式工作,无法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大儒则过分注重礼乐,将形式当作目的,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诗人通过对乡村卖卜人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荒谬性。乡村卖卜人只会徒劳地钻破乌龟壳,这里可以理解为他们只会墨守成规、追求虚无的东西,却无法真正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浮躁和形式主义的批评,呼吁人们要注重实际、追求真理和内涵,而不是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这种批评精神在宋代文人中较为常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某种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