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餐三顿粥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cān sān dùn zhō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薄福值荒年,日餐三顿粥
两眼挂青山,真味填枵腹。
贫有余,乐不足。
谁管古人见延寿不见延寿,山前麦熟与未熟。
无事岩泉洗耳听,幽禽巧奏阳春曲。
好大哥,快活快活。
()
福值荒年:农业欠收之年。
日餐两眼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指味道纯正的食品。指食物本来的味道。
枵腹有余:1.有剩余;超过足够的程度:绰绰~。2.犹有零。3.谓有馀味。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未熟无事: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无所事事。无须;没有必要。无端;没有缘故。
阳春曲大哥:1.称谓。称兄弟中年纪最长者。2.尊称同辈中年纪较长的男性。
快活:(形)感到心满意足或幸福快乐:过得很~。[近]快乐|高兴。[反]忧伤|痛苦。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困困境下的豁达和乐观心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薄福值荒年,日餐三顿粥。
两眼挂青山,真味填枵腹。
贫有余,乐不足。
谁管古人见延寿不见延寿,山前麦熟与未熟。
无事岩泉洗耳听,幽禽巧奏阳春曲。
好大哥,快活快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贫困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的开头表明了作者在荒年中的贫困,只能靠每日三餐的稀粥为生。然而,尽管物质贫乏,作者的心胸却是广阔的,他的眼睛仿佛挂着青山,意味着他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心灵的寄托。他所品尝到的粥虽然简单,却能真正填满他的胃,这里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满足。

诗中的“贫有余,乐不足”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状态的接受和对生活的满足感。他认为虽然自己贫穷,但已经足够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这种豁达的心态彰显着作者内心的坚韧和乐观。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古人是否能够看到延寿,以及山前麦子是否已经成熟。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古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无常。然而,诗人并不为这些事情所困扰,他心无旁骛地洗耳听风,享受着岩泉间的宁静,欣赏着幽禽的美妙歌声。最后一句“好大哥,快活快活”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境的满足和愉悦。

这首诗词通过贫困的生活境遇,寄托了作者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作者仍然能够从简单的生活中体味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朴素,给人以启示,让人思考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感悟生活的真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