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见前村。宋代。释绍嵩。桑柘晴川口,林深一径存。披云登断岭,隔水见前村。春去花无迹,崖倾洞有门。郊行聊着眼,疑是武陵源。
诗词:《郊行》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桑柘晴川口,
林深一径存。
披云登断岭,
隔水见前村。
春去花无迹,
崖倾洞有门。
郊行聊着眼,
疑是武陵源。
中文译文:
桑树和柘树点缀在晴朗的川口,
茂密的树林中仍留存着一条小径。
穿越云雾登上陡峭的山岭,
隔着水面望见前方的村庄。
春天已经过去,花的痕迹已经消失,
山崖倾斜,洞穴里有一扇门。
郊外的行走使人心情愉悦,
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武陵源。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次郊外行走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桑树和柘树点缀在晴朗的川口,以及一条深入茂密树林的小径。这里展示了郊外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宁静,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穿越云雾登上陡峭的山岭,通过水面望见前方的村庄。这些景象给人以壮丽和开阔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花的痕迹已经不再存在。然而,他看到山崖倾斜,洞穴里有一扇门,这种景象带给他一种神秘和想象的空间。最后一句提到郊外行走给诗人带来的愉悦,疑似置身于武陵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欢愉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宁静、壮丽和神秘,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绍嵩。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