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先教画取归

出自宋代释绍嵩的《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sì xiān jiào huà qǔ guī,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幽刹寻春傍翠微,幡竿残日迥依依。
西湖两岸千株柳,何似先教画取归
()
翠微:(书)(名)青绿的山色,也泛指青山:苍苍横~。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
何似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绍嵩所作,题为《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的中文译文如下:

幽刹寻春傍翠微,
幡竿残日迥依依。
西湖两岸千株柳,
何似先教画取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周湛二上人一同游览西湖北山天竺寺,傍晚归来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感受和思索。

首句“幽刹寻春傍翠微”,表达了作者在幽静的庙宇中寻觅春天的迹象,而庙宇周围的翠绿景色点缀其间。这句描绘了寺庙的安静与静谧的氛围,以及春意渐起的迹象。

第二句“幡竿残日迥依依”,通过幡竿与残余的夕阳相映,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幡竿高耸,夕阳斜照,构成了一幅寂寥而美丽的画面。作者通过描绘残余的夕阳,表达了时光逝去的感慨。

第三句“西湖两岸千株柳”,描绘了西湖两岸茂盛的柳树。柳树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其柔美的枝叶和摇曳的姿态赋予了诗词以生动的形象。

最后一句“何似先教画取归”,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赞叹之情。作者认为即使是最出色的绘画,也难以捕捉并再现这样的景色之美。这句话也隐含了对艺术的思考,提醒人们欣赏自然景色的独特之处,超越绘画的表现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北山天竺寺的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作者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受。同时,这首诗也提醒读者要用心去欣赏自然之美,不只是依赖于绘画的再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嵩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绍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