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三摩存分别智。宋代。释如净。如何是四稜蹈地,入三摩存分别智。若是有事而不通,知未知伊彼元气。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六首偈颂,
如何是四稜蹈地,
入三摩存分别智。
若是有事而不通,
知未知伊彼元气。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一首禅宗偈颂,表达了关于如何修行的思考和启示。诗中提到了四稜蹈地和三摩存分别智,这些是禅宗修行的术语。四稜蹈地指的是四个方向都能自由行走,代表着在修行中能够超越种种束缚和困扰。三摩存分别智指的是通过禅定和观察,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本体和相对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要义。四稜蹈地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束缚,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入三摩存分别智则是指通过禅定和深入观察,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相对性,超越表面的现象,洞悉事物的真相。诗词的后两句提到了“有事而不通”和“知未知伊彼元气”,暗示了修行者需要超越个人的利益和欲望,去认识和体悟更高层次的存在和真理。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对于思维和觉知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禅定的修行,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纷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它鼓励修行者去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以及对更深层次的存在和真理的探索。这首诗词简洁而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