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衲僧火柴头

出自宋代释如净的《偈颂三十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zhī nà sēng huǒ chái tóu,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二由一有,一亦放下。
然后向者里拈起,谓之衲僧火柴头
大海波心轻{左扌右聿}动,须弥顶上汗通流。
今朝以此开炉,无宾主话勘破赵州。
拟归暖处,箭过髑髅。
()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一指万物:(名)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放下:1.放在一边或放弃。2.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3.放低。引申为不必挂虑。
向者火柴头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波心须弥: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通流:指通行。谓货物流通。往来走动,交往。
开炉宾主话暖处

《偈颂三十四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天地之间,指与马一样普遍存在。
二由一有,一亦放下。
二化为一,一也可以舍弃。
然后向者里拈起,谓之衲僧火柴头。
然后从中间取起,称之为衲僧的火柴头。
大海波心轻左扌右聿动,须弥顶上汗通流。
大海波浪的心灵轻快地左右摆动,流汗顶上的须弥山通流。
今朝以此开炉,无宾主话勘破赵州。
今天用这个开启炉火,无论宾主都能解开赵州的疑团。
拟归暖处,箭过髑髅。
准备回到温暖的地方,箭射穿髑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和禅宗修行的意境。它以天地、指和马等象征物,表达了一种万物皆一的观念,强调一切事物的共通性和相互关联。作者通过二化一的思想,探讨了事物的本源和归一的可能性。衲僧火柴头的比喻揭示了普通事物中蕴含的奥秘和智慧。

诗中提到的大海波浪和须弥山,以及炉火和赵州,都是佛教中的象征意象。大海波心轻动,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舒展,而须弥山是佛教宇宙观中的中心世界,体现了万象归一的思想。开炉和勘破赵州指的是禅宗修行中对心性的觉悟和破迷。

最后两句诗中的拟归暖处和箭过髑髅,意味着回归内心的平和和超越生死的境界,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追求和境界提升。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意象的运用,揭示了禅宗思想和修行的关键要素,同时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它以朴素而深刻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