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则无踪。宋代。释如净。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都在南山掌握中。
《偈颂十八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是百尺竿的顶端,再往前一步就有大象,退后一步就无踪迹。进退的机缘变化,以衡量振起祖先的风。一切都在南山掌握中。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在人生的道路上,进退的选择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诗人通过比喻百尺竿和大象,强调了进一步的行动可以带来巨大的成就和机遇,而退一步则可能意味着错失良机。进退的灵活性和变化是成功的关键,正如衡量振起祖先风的衡器一样。最后,诗人指出所有这些选择和变化都掌握在南山(即自己)的手中,暗示着个人自主权和责任。
赏析:
《偈颂十八首》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巧妙地使用了百尺竿和大象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进退抉择的关键性。诗句"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寓意着积极向前迈进可以带来丰富的回报,而畏缩不前则会导致失去机会。诗人还通过"从衡振祖风"的表达,强调了进退的权衡和灵活性对于传承祖先的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最后一句"都在南山掌握中"传递了作者对个人主动性和决策能力的强调,表明每个人都应该自己负责自己的行动和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启示的语言,表达了进退选择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自主性。它提醒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敢迈进,善于权衡利弊,并且对于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一首既富有哲理又有启迪意义的诗词作品。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