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妙音海潮音

出自宋代释慧开的《圆通大士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àn yīn miào yīn hǎi cháo yī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足蹈双莲洒杨柳,面目端严世希有。
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
()
面目:(名)①同“面貌”①:~狰狞|~可憎。[近]面目。②同“面貌”②:政治~|不见庐山真~。[近]面目。③面子;脸面:任务完不成,我有何~见同志们。
希有:见〖稀有〗。
梵音:1.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2.犹梵语。亦泛指印度的语言。3.梵呗。
妙音:汉语词语,指美妙的乐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闻经获益第四十八品中:“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圆通大士赞》是宋代释慧开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足蹈双莲洒杨柳,
面目端严世希有。
梵音妙音海潮音,
祗这而今谁动口。

诗意:
这首诗词赞颂了圆通大士,描绘了他庄严肃穆的形象和神奇的音韵。圆通大士以庄严的面容和令人难得一见的双莲花足蹈舞,洒落在垂柳之间。他发出的音响包含了梵音、妙音和海潮之音,这些音响仅此一位圆通大士才能发出,现今又有谁可以模仿?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圆通大士的形象和音响的描绘,展现了大士的神秘和独特。他的面容庄严肃穆,令人难以忽视。双莲花足蹈舞的形象,表达了大士的欢喜和活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而大士发出的音响,包括梵音、妙音和海潮之音,彰显了他超越尘世的存在和无比的智慧。诗词最后一句"祗这而今谁动口"则强调了这种独特的特质,暗示着现今世间无人能够模仿或超越圆通大士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圆通大士形象和音响的描绘,以及对他与众不同的特质的赞美,展示了佛教文化中对大士的崇拜和敬仰。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音韵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而美好的感受,让人感叹圆通大士的非凡境界和智慧。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妙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音响的表现,成功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佛教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慧开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

释慧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