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拄杖

出自宋代释法薰的《偈颂六十八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shān zhǔ zhà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灵山拄杖,斜靠壁边。
风光都占尽,不费一文钱。
()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法薰创作的《偈颂六十八首》中的一首。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灵山拄杖,斜靠壁边。
风光都占尽,不费一文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意境。作者不关心人们的言语和沉默,他站在灵山上,倚靠着壁边,无所依托,却能领略到自然景色的美妙。他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宇宙的无穷广阔,而这一切并不需要金钱的花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境界和心态。作者摆脱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不被人们的言语所困扰,也不受他人的沉默所影响。他站在灵山之巅,拄着手中的拐杖,安静地倚靠着墙壁。这种姿态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中的"风光都占尽"表明作者在这个高处俯瞰了周围的美景,尽情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这里的"风光"不仅指外在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宁静和豁达。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深入自然、超越尘世的心境。

诗的最后一句"不费一文钱"强调了这种境界是无需金钱投入的,它属于内心的体验和修养。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超越物质追求的境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佛家的修行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和对自然的赞美。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宁静、豁达和与自然融合的美好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