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灯焰恼黄昏。宋代。释宝昙。只许春水细有声,不容灯焰恼黄昏。是为白石清泉伴,乞与蒲团便垛根。
《次平元衡菖蒲》是宋代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菖蒲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清幽宁静之境的向往和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只许春水细有声,
不容灯焰恼黄昏。
是为白石清泉伴,
乞与蒲团便垛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水、灯焰和菖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清幽的追求和渴望。作者以自然景物为凭借,通过对比春水和灯焰的声音与黄昏时分的安宁,强调了对宁静环境的追求和对繁忙喧嚣的厌倦。
首句“只许春水细有声”,表达了作者对春水的渴望,希望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暗示了作者对宁静的向往。第二句“不容灯焰恼黄昏”,通过对灯焰的描绘,强调了作者对黄昏时分宁静的期望,表达了对喧嚣打扰的不满之情。
接下来两句“是为白石清泉伴,乞与蒲团便垛根”,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向往。白石和清泉象征着纯洁和清澈,与菖蒲相伴,共同构成了宁静的场景。而“乞与蒲团便垛根”的描述,则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一块蒲团,舒适地坐在菖蒲旁边。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宁静、清幽环境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宁静的美好。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