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行舟挽到明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过曹娥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yè xíng zhōu wǎn dào mí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钱塘雪浪与天平,小入曹娥亦有声。
沧海一时忠孝泪,夕阳无尽古今情。
春秋祭血神如在,一夜行舟挽到明
不是西风白云客,祠乌争解赋将迎。
()
天平:1.一种衡器。2.天无变异。
有声:有声誉;著称。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夕阳:(名)傍晚的阳光:~西下|~返照。
无尽:无穷尽的。
古今:古代和现代。
不是:(名)错误;过失:好意帮他,反倒说我的~|他总在背后说别人的~。

《过曹娥江》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通过对钱塘江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钱塘江上波浪滚滚,小舟行驶过曹娥江,也有声音回响。沧海间瞬间流淌着忠诚和孝道的泪水,夕阳下见证了古今的情感。春秋时期的祭祀场景宛如重新出现,一夜航行将舟只划至天明。这并非是受西风和白云招待的旅客,却有祠堂鸦乌争相解诗赋来迎接。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的思索,并融入了对江景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过曹娥江》通过描绘钱塘江和曹娥江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诗词中融入了忠孝、春秋祭祀等元素,将古代的情感与现实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江景的描绘,将古代的情感和现实的景象相融合,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诗词开篇提到钱塘江的波浪滚滚和曹娥江的回响声,通过对江水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一种动态的感觉。接着,诗词以沧海间忠孝泪水的流淌,表达了对忠诚和孝道的敬仰。作者通过将泪水与沧海相联系,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博大和永恒。

诗词的后半部分出现了春秋祭祀和夕阳的描绘,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春秋祭血神如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神圣。而夕阳无尽古今情的描述,则表达了对古代情感的继承和对现实情感的思考。

诗词结尾提到了不是西风白云客,祠乌争解赋将迎的场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学的追求。祠堂中乌鸦争相解诗赋的情景,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对诗词的热爱。

总的来说,《过曹娥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古代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诗词中融入了对忠诚、孝道、春秋祭祀等元素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彰显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