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无恙石无故

出自宋代释宝昙的《书四祖大医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yī wú yàng shí wú g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大医岩岩石所护,大医无恙石无故
此时医去石亦隳,我知造物本无迕。
一生老胁不即床,更欲得饱知无方。
禹三过门不及室,仅有一发传之汤。
丈无事难有如此,子尝折肱父堕齿。
我宁忍死不忍欺,坐听寒岩落松子。
东山旧食西山薇,许身长作山中归。
白头司马有家法,童子虽弱胜吾衣。
我来拊石三恸哭,莓苔不惊雨新沐。
山空寂寥医不来,蚍蜉大树空崔嵬。
()
岩石,大医,无恙,造物,一生,知无方,不及,仅有

《书四祖大医岩》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大医岩岩石所护,大医无恙石无故。
此时医去石亦隳,我知造物本无迕。
一生老胁不即床,更欲得饱知无方。
禹三过门不及室,仅有一发传之汤。
丈无事难有如此,子尝折肱父堕齿。
我宁忍死不忍欺,坐听寒岩落松子。
东山旧食西山薇,许身长作山中归。
白头司马有家法,童子虽弱胜吾衣。
我来拊石三恸哭,莓苔不惊雨新沐。
山空寂寥医不来,蚍蜉大树空崔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大医在大医岩上的境遇。岩石保护着大医,大医健康无恙,但此时大医离去,岩石也随之崩塌。诗人明白,造物主本不存在差错。他一生勤勉,不眠不休地追求知识,渴望掌握无穷无尽的医道。即使是禹王三过家门未入室,只传授了一汤之药,也能体现医学的博大精深。丈夫无事难有如此高风亮节,儿子舍命而不忍欺骗,坐在寒冷的岩石上倾听松子的落下。他放弃了东山的珍馐美味而选择采食西山的野薇菜,宁愿让自己成为山中人。白发苍苍的司马(指高官)也有自己的家规,但是即使是虚弱的童子,也能胜过他的衣服。诗人来到这块石头前,伤心地三次痛苦哭泣,莓苔也不会受到他的惊扰,它们像是经历了新的沐浴一样。山空寂寥,大医不再出现,只有一只蚍蜉爬在高大的树木上,这种荒凉景象使人感到萧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大医和大医岩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了大医的高尚品质。诗中表现了大医对医学的追求和对人道伦理的坚守,他不畏困难和牺牲,宁愿面临死亡也不愿欺骗他人。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岩石和孤寂的山景,强调了大医的孤独和无尽的奋斗。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对医学事业的崇高赞美,展现了大医的崇高品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