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爱不悲秋。宋代。李复。园竹三年种,今春绿始稠。未知能却暑,但爱不悲秋。影补颓垣缺,枝多暮翼留。近因开小径,时有客相投。
《竹》是宋代诗人李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园中的竹子三年前种下,今年春天发出浓绿的芽叶。不知道它是否能够遮挡炎热的夏天,但我只喜爱它不悲叹秋天的离别。竹影修补了颓垣的缺口,枝条繁多,留下了夕阳下的倩影。最近因为开辟了一条小径,有时会有客人来相聚。
这首诗词以描写竹子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际交往的期待。
诗词中的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和青春的生命力。竹子生长在园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春天茂盛起来。这种生命力让人想象它能否顶住夏天的酷热,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诗中提到作者不悲秋天的离别,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豁达和对变化的接受。作者坦然面对秋天的到来,不为离别而悲伤,而是将心思放在对竹子的喜爱上。
诗中的竹影补颓垣缺,枝多暮翼留,展示了竹子的优雅和高洁。竹子的影子修补了颓垣的缺口,枝条繁多,给人留下了夕阳下的美丽倩影。这种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作者开辟了一条小径,时常有客人前来相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开辟小径和来访的客人都象征着亲近和联系,暗示了作者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和忧愁,共同度过人生的岁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竹》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际交往的向往,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