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窦来何处。宋代。郭印。人日访山寺,春风能借温。柳桥通一水,柏径隐重门。泉窦来何处,梅花别有村。从容寻后约,假榻卧云根。
《游灵泉寺》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日到访灵泉寺的情景,展现了寺庙美景和与自然融合的宁静氛围。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人日访山寺,春风能借温。
柳桥通一水,柏径隐重门。
泉窦来何处,梅花别有村。
从容寻后约,假榻卧云根。
这首诗词的意境深远而清雅,通过描绘春日访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舒适之感。诗人首先提到人们在人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来到山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这昭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人们心情的愉悦。接着,诗人以柳桥、柏径等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寺庙的景象之中。柳桥横跨一条水流,连接着两岸,犹如通往寺庙的桥梁。柏树所形成的小径隐藏在寺门之后,仿佛是进入寺庙的秘境。
诗中的"泉窦"和"梅花"是诗人描绘寺庙景象的亮点。泉窦流淌而来,让人追思其源头的所在。梅花则似乎在这个山寺之外,另有一片属于它们的村落,给人以更广阔的联想空间。这些景物的存在使得整个山寺更加神秘而宁静。
诗的最后两句"从容寻后约,假榻卧云根"给人以静谧和平和的感受。诗人在寺庙中悠然自得地寻找着后来的约定,休憩在云根下的假榻上。这种自在和从容的姿态,也暗示了作者在这个寺庙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游灵泉寺》这首诗以寺庙的景色和自然之美为背景,通过温暖的春风、柳桥、柏径、泉窦和梅花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也启发了读者对于大自然和心灵的思考和领悟。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