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负晨曦。宋代。郭印。儒生习气深,寒陋浑未除。茅檐负晨曦,暖入四体舒。怡然得真趣,自谓世所无。不知华屋下,绣茵围红炉。风霜搅乾坤,冻死盈路隅。无计凌空去,云间留日车。
《负暄》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儒生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的安逸和自得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儒生习气深,
寒陋浑未除。
茅檐负晨曦,
暖入四体舒。
怡然得真趣,
自谓世所无。
不知华屋下,
绣茵围红炉。
风霜搅乾坤,
冻死盈路隅。
无计凌空去,
云间留日车。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儒生(指读书人)为主人公,描绘了他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受。首先,诗词开篇描述了儒生习气深,寒陋浑未除,暗示了主人公的境况较为贫寒,生活环境简朴。接着,诗句“茅檐负晨曦,暖入四体舒”,表达了早晨太阳的温暖透过茅屋的缝隙洒进来,使得主人公感到身心舒畅。
接下来的几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和自得之情。他怡然得真趣,自认为拥有了世间所无的乐趣。然而,作者通过“不知华屋下,绣茵围红炉”这两句,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他并不了解富贵人家的华丽生活,只能在自己贫寒的茅屋中感受温暖。
诗词的后半部分,以风霜和冰冻的景象描绘了外界的严寒和艰难。风霜搅乾坤,冻死盈路隅,形象地描述了严寒的环境。而主人公却无计可施,无法离开这个贫瘠的环境,只能在云间停留,眺望远方的日车。
整首诗词通过对儒生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贫寒而自足的生活态度。主人公虽然身处艰辛的环境,但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和内心的满足,他依然能够体验到一种真实的乐趣。诗词通过对比贫寒与温暖、严寒与自得的景象,表达了一种知足和宁静的心态,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