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周蘧蘧

出自宋代郭印的《题苏庆嗣睡乐轩》,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yān zhōu qú qú,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昔也蝶栩栩,今焉周蘧蘧
而於我法中,无欠亦无馀。
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
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
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
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
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
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
()
觉梦殊辙乐欤达人:1.通达事理、明德辨义的人;2.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方寸:(名)一寸见方。②(量)平方寸。③(书)(名)指内心;心情:~大乱|别乱了~。
太虚:1.天空。2.空虚寂寞的境界。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4.谓宇宙。5.古代哲学概念。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寤寐:寤,睡醒。寐,就寝。寤寐表示无时无刻。

《题苏庆嗣睡乐轩》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睡眠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睡眠的快乐和思考人生的态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凿森剑戟,一枕寄华胥。
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
昔也蝶栩栩,今焉周蘧蘧。
而於我法中,无欠亦无馀。
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
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
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
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
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
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

诗意和赏析:
《题苏庆嗣睡乐轩》通过描述作者在苏庆嗣的轩舍中享受睡眠的乐趣,表达了对睡眠与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六凿森剑戟"和"一枕寄华胥"是形象的意象,充满了诗意。"六凿森剑戟"暗指世间烦恼和困扰,而"一枕寄华胥"则表示睡眠是一种可以摆脱尘世之忧的方式。

"觉梦既殊辙,睡兮真乐欤"表达了睡眠与清醒状态之间的差异,强调睡眠的真正乐趣。此处作者在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在肯定睡眠的重要性。

"达人蕴大观,方寸包太虚"意味着有智慧的人能够包容天地间的一切,洞悉宇宙的奥秘。

"忧乐两不知,寤寐常如如"表达了作者在睡眠中忘却了忧愁和烦恼,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蝶栩栩"和"周蘧蘧"是古代蝶的名字,用以比喻过去和现在的人们。这种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而於我法中,无欠亦无馀"表达了作者对自我境界的满足和平衡,以及对欲望和物质追求的超越。

"以睡为乐耶,不睡宁悲渠"反问了睡眠是否真的是一种快乐,如果不睡则感到悲伤。

"然则此轩名,无乃滞一隅"表明作者对苏庆嗣轩舍名号的怀疑,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居住在那里。

"苏子笑而应,斯岂真吾居"表示苏庆嗣对作者的回应,作者对苏庆嗣的态度持怀疑的立场。

"飘流阅世故,早识心地初"表达了作者在漂泊和阅历中早已认识到人心的本质。

"今古一偃仰,天地一蘧庐"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认为人与宇宙是相互关联的。

"揭名聊尔耳,至言恐惊愚"表示作者谦逊地将自己的名字说出来,担心这些言辞会惊动愚昧无知的人。

整首诗以睡眠为线索,通过对睡眠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睡眠被描绘成一种超越尘世烦恼的方式,一种获得内心宁静和平衡的途径。诗中还涉及到对时间、空间和人心的思考,以及对名号和身份的怀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