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非阿瞒党

出自元代方回的《闻盗发亡男雷孙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é fēi ā mán dǎ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得非阿瞒党,忍作发丘郎。
谁实驱为贼,官今视若常。
故无金碗出,岂有竹书藏。
风俗衰如此,非徒痛此殇。
()
发丘郎故无金碗:亦作'金鋺'。亦作'金椀'。亦作'金盌'。金制之碗。因其贵重﹐多作比喻。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载﹕范阳卢充与崔少府女幽婚。别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于水旁遇二犊车﹐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还充﹐又与金鋺﹐并赠诗曰﹕'……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后因以借指殉葬的器物。花名。棣棠花的一种。
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风俗:(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习惯。

诗词:《闻盗发亡男雷孙墓》
作者:方回(宋代)

闻到盗贼落败之后,男子雷孙的坟墓,
想必这些贼人并非刘备的党羽,却不得不忍受如此不幸。
他们究竟是谁,被逼成了贼人?而现今的官府却对此漠不关心。
曾经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们,如今都已离去,他们的金碗已无所归,
竹书也无处躲藏。社会风尚逐渐衰落,这样的悲剧不仅仅只是雷孙一人痛苦。

诗意和赏析:
《闻盗发亡男雷孙墓》是宋代文人方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以雷孙之墓为题材,通过对雷孙墓的描述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道德沦丧和人世无常的忧虑之情。

诗人通过对雷孙墓的描写,将其作为一个象征,突显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诗中提到的“非阿瞒党”指的是刘备的党羽,暗示了雷孙并非与刘备一伙,他的墓地却遭到了劫掠,这种冤屈和不幸令人痛心。然而,官府对此事漠不关心,对雷孙的墓地被盗的事实视若无睹,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官府的失职。

诗词中的金碗和竹书则象征着财富和知识,诗人通过描述它们的失落和无处藏匿,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衰败和价值观的颠覆。诗人用朴实的言辞表达了对社会风尚的担忧,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方回对宋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对雷孙墓的描写,诗人以个体的遭遇折射社会的病态,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剧感。这首诗词通过点出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