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底下自由身

出自元代方回的《武林感旧又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shā dǐ xià zì yóu shē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钱塘多少少年人,孰识回头迹已陈。
绿草地元无绿草,红尘天更不红尘。
三茅观顶灯犹在,六部桥南塔顿新。
试问众生诗得意,袈裟底下自由身
()
少年,回头,绿草,红尘,顶灯,犹在,试问,众生,得意,袈裟,自由身

《武林感旧又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武林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钱塘有多少少年人,
谁能认得回头迹已难。
绿草地上原无绿草,
纷纷尘事不再纷纷。
三茅观顶灯犹在,
六部桥南塔依旧新。
试问众生诗得意,
袈裟之下自由身。

诗词中融入了对钱塘(即现代杭州)的描绘,描绘了曾经的少年们,却很少有人能够认出方回的身影,暗喻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绿草地上原本没有绿草,红尘中的纷纷扰扰渐渐消散。诗中提到的三茅观和六部桥南塔是杭州的古迹,它们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延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众生的思考,诗人自问,人们在追求诗意的同时,是否能够拥有内心的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对钱塘和众生的描绘,融入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钱塘的青年们逝去了,他们的痕迹已难被人认识,这给人一种时光流转和岁月更替的感慨。绿草地上原本没有绿草,红尘中的琐事也不再纷纷,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三茅观和六部桥南塔作为历史的遗迹,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也让人感叹历史的延续。最后两句呼应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自问,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钱塘和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意深远,引人深思,展现了方回独特的诗人情怀和思想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