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喜孤烟支拄杖

出自元代方回的《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xǐ gū yān zhī zhǔ zhà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
烟支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偶逢绳床世事:1.世上的事:~多变。2.人情世故
诗友:常在一起以诗词唱和的朋友。
共清觞

《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拥书终日汗如浆,
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
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
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
待携诗友共清觞。

译文:
整日拥书,汗如浆。
试登崔嵬山寻找晚凉。
突然发现孤烟中有一人,拄着杖。
偶然遇到平坦的石头,放下绳床。

十年的世事使得头发变白,
六月的江城草木苍苍。
不要只到山的一半就放弃,
等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清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方回登上秀山的过程,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拥有大量的书籍,辛勤学习,汗流浃背。为了寻找凉爽,他登上崔嵬山,希望在山顶能找到些许凉意。在孤烟中,他突然看到一位独自行走的人,那人拄着杖子,似乎是在享受山中的宁静。偶然间,诗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于是他坐下来,将绳床放置其中,以享受这份宁静。

诗中的"十年世事头须白"表明了诗人已经历了许多年的世事,年岁渐长,头发已经变白。"六月江城草树苍"描绘了夏季江城的景色,青绿的草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他告诉读者不要只满足于攀登山的一半,而是要继续向前,不断探索。他期待能与诗友一起分享美酒,共同欢庆,度过愉快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攀登秀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在劳累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寻找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山中的孤烟和平石,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宁静和满足。诗人的成熟和阅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认知,他期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欢乐和喜悦。

整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通过与山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这首诗词结构简洁,用词质朴自然,意象清新,给人以山中远眺,秀山峻岭,云雾弥漫。这里是方回创作的《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一天都在拥有书籍,埋头苦读,汗水如浆。为了寻求一丝凉爽,他决定攀登崔嵬山。当他登上山顶,他突然发现有一人独自站在孤烟中,手拄着杖子。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他把绳床放在上面,休息片刻。

诗人已经度过了十年的光阴,阅尽尘世沧桑,头发已经斑白。六月的江城,青草绿树,给人一种苍翠的感觉。尽管已经攀登了一半的山峰,但诗人并不满足,他期待着与诗友们一起分享美酒,共度欢乐时光。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攀登崔嵬山来寻求一丝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孤烟中的一位行人,这个景象使他感到突然的喜悦和舒适。诗人的经历和岁月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期待能与诗友们一起分享喜悦和快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通过与山景的互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该诗词结构简洁,用词朴实自然,意象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它通过描绘诗人攀登山峰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