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不为尘

出自元代方回的《次韵前住中竺希鉴上人五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wù bù wéi ché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中兴今佛法,百倍胜儒绅。
达磨重初祖,观音再化身。
此心元是道,何物不为尘
轂觫齐王眼,焉知一角麟。
()
佛法:佛法fófǎ∶佛教的教义∶佛所具有的法力。
初祖化身:(名)①佛教用语,称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体形。②指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包公常被描写成正义的~。③指事物以不同方式展现的形象:那剧中的主角正是作者自己的~。
何物:亦作'何勿'。什么东西;什么人。什么,哪一个。
齐王焉知:哪知;怎知。

诗词:《次韵前住中竺希鉴上人五言》

中兴今佛法,百倍胜儒绅。
达磨重初祖,观音再化身。
此心元是道,何物不为尘。
轂觫齐王眼,焉知一角麟。

中文译文:
佛教今天兴盛,胜过百倍的儒家士人。
达摩重回作为祖师,观音再次转世。
这颗心本质上就是道,无论什么都不能成为尘埃。
轂觫齐王的眼中,又怎能知晓独角麟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佛教与儒家的对比,以及心性的觉悟与人心的迷惑之间的冲突。

首先,诗中提到了佛教在当代的兴盛,它被描述为胜过儒家士人百倍。这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推崇和认同,认为佛法对于人们的指引和教化胜过了传统的儒家经典。

接着,诗人提到了达摩,他是禅宗的创始人,诗中将他描述为重回作为祖师。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重视和认同,认为其在佛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观音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象征,诗中提到观音再次转世,意味着她的慈悲与拯救之力再次显现于世。这体现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虔诚和希冀,认为她的再次化身将给世人带来慈悲和救赎。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人心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道在于内心的觉悟和修行,而不是尘世的物质和功利。他在诗中问道:有什么事情不会沉溺于尘世之中呢?这是对人们心灵追求的反思和警示。

最后两句诗以寓言的方式给予读者启示。轂觫齐王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而一角麟则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指出人们的视野有限,无法洞察到真实世界的奇妙和超越。这也是对人们认知局限性的提醒,唤起人们对于更广阔世界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佛教和禅宗的崇敬和认同,以及对人心迷惑和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思考。通过诗意的交融和寓意的象征,诗人呈现了对于道、慈悲和人性的思索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