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看月到晨钟

出自元代方回的《题龙虎山高士毛和叔愚泉诗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hán kàn yuè dào chén zhō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暂住身如鹤在松,忽然飞去又无踪。
合皂山头曾不睡,夜寒看月到晨钟
()
飞去,无踪

《题龙虎山高士毛和叔愚泉诗稿》是方回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高士毛和叔住在龙虎山的景象和情感体验。

译文:
身体暂住如同鹤在松,
突然飞去无踪影踪。
曾在合皂山头宿夜,
夜寒观月至晨钟。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高士毛和叔在龙虎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诗的开头描述了高士暂时停留在龙虎山的景象,将其比喻为鹤在松树上栖息。这种比喻既突出了高士的超脱之态,又表达了他在这个山林之间的安宁与自由。

接着,诗人写道高士突然飞去,不留一丝踪影。这里的“飞去”可以理解为高士离开了龙虎山,不再停留。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高士的超凡脱俗和不受世俗羁绊的特质。

下一句描述了高士曾在合皂山头宿夜的情景。这里的“合皂山头”指的是另一个山头,进一步突出了高士的行踪不定和追求自由的态度。此外,通过夜晚的宿霞,诗人将高士与大自然相融合,强调了他与山水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描述了高士在夜寒中观赏月亮,直到晨钟敲响。这里的“夜寒看月”传递出高士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和沉思。晨钟的敲响则象征了时间的流转,以及高士对生命和宇宙变化的感悟。

通过这首诗,方回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高士毛和叔在龙虎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诗中融入了高士超脱世俗的形象,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传递出一种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音乐的节奏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