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雕梁燕子归

出自元代方回的《清明大雪三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 yuè diāo liáng yàn zi gu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半月雕梁燕子归,怯寒著尽旧绵衣。
何人醉眼西湖路,错认杨花作雪飞。
()
怯寒绵衣醉眼:醉眼zuìyǎn[古]∶醉酒后迷糊的眼睛。
错认:错误地分辨﹑认识。
杨花

诗词:《清明大雪三日》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半月雕梁燕子归,
怯寒著尽旧绵衣。
何人醉眼西湖路,
错认杨花作雪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方回创作的《清明大雪三日》。诗人通过描绘清明时节大雪纷飞的景象,展现了冬日寒冷和自然景观的交织之美。

首先,诗人提到了半月雕梁燕子归,这表明时节已经进入初春,燕子开始归来。这一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穿着怯寒的旧绵衣,这表明天气已经寒冷到了让人感到害怕的程度。通过寒冷的描写,诗人增强了大雪的冷冽氛围,同时也凸显了自然界的严酷和人类的脆弱。

然后,诗人询问了一个问题:“何人醉眼西湖路”,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方。诗人的目光醉饱了美景,但作者并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留下了一种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最后两句,“错认杨花作雪飞”,通过杨花和雪的错觉来描绘大雪纷飞的景象。这种错觉让人联想到雪花的轻盈和飘逸,增添了诗词的浪漫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往往会产生错觉和迷茫,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雪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同时,诗人运用错觉和意象,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意境。这首诗给人以寒冷与温暖、迷茫与希望的对比,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