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世此居。元代。方回。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厥壤既宜竹,种竹环其庐。根不取马箠,笋不供盘蔬。永保岁寒盟,子孙乐只且。老夫何当曳长裾,一窥旌节旧门闾。华亭岂羡扬州鹤,松江自足冯驩鱼。田园伏腊颇有余,竹中明灯夜读书。
《寄题曹氏居竹》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居住在竹林中的君子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古老的修竹乡,君子居住于此。
因为这片土地适宜竹子的生长,所以他在自己的庐舍周围种植了竹子。
竹根不砍来做马箠,嫩笋不供盘中蔬菜。
他们永远保持着对岁寒的约定,子孙们欢乐而安宁。
老夫何时能够长裾而行,一窥旧时的门闾和旌节。
华丽的亭台不能与扬州的仙鹤相比,松江的美景却能满足冯驩的爱鱼之心。
在乡村田园里,丰收年景颇为丰盈,在竹林中点亮明灯夜读书。
诗意:
《寄题曹氏居竹》以竹林为背景,表达了君子在这片竹林中安居的生活情景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作者赞美了竹子的品质,竹子的形象象征了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修养。诗中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冯驩的羡慕之情,同时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林和君子的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自足、修身养性的境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坚韧、纯洁、谦虚和高尚的象征。通过将君子与竹子相联系,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修养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田园景象和明灯夜读书的场景,展示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作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追求自然与修身养性的精神,与宋代士人的思想倾向相吻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清静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竹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君子追求高尚品德、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和修身养性的向往,同时也呼应了宋代士人的审美观和人生理想。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