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如蝟总能诗

出自元代方回的《题孙元京近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òu shēng rú wèi zǒng néng sh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生如蝟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
忽似再生萧德藻,已应突过李之仪。
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
精刮洁磨犹未已,直须陶谢与同时。
()
后生:(方)①(名)指青年男子,也泛指青年人:~可畏。②(形)年轻:~家(年轻人)|他长得~。
总能不治:不能治理。不追究,不治罪。不医治。不研究。指无法治好。不修整。
再生:(动)①再次获得生命:~父母(多指救命恩人)。②有机体的一部分在脱落、损坏或截除后又重新生长。③废品加工后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资源。
突过直须:应当;应。竟至于;还要。
同时:(名)同一时候: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必须抓精神文明建设。②(连)表示进一层;并且:这是崇高的事业,~也是艰巨的事业。

《题孙元京近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后生像刺猬一样总能写诗,
虽然骨骼虚弱,视力昏暗,但不能陷入庸俗。
突然间,就像是再次出现了萧德藻,
已经足以超过李之仪。
拂去红色和紫色的阵营,凝视黄落的景象,
一根细丝悬挂着万千重压。
精心刮去和洁净,但仍未完全。
直到遇到类似于陶渊明和谢灵运的人物同时出现。

诗意:
这首诗词以后生文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后辈文人的期望和评价。诗人认为后生们像刺猬一样总能写诗,即使身体状况不佳,眼力也昏暗,但他们应该避免陷入庸俗之中。在这种环境中,有一些后生诗人突然脱颖而出,就像是再次出现了萧德藻这样的杰出人物,已经足以超越李之仪,即宋代著名的文人李之仪。诗人希望这些后生诗人能够超越平庸,以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后生文人的鼓励和期望。通过使用刺猬的形象来比喻后生诗人,诗人将他们的创作能力和独立性与刺猬的自我保护特点相联系。诗人认为后生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才华,不被庸俗之事所迷惑,努力超越前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成就。诗中还出现了萧德藻和李之仪这两位文学名人的对比,突出了后生们在文学创作中的潜力和可能性。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味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后生文人的期待,并向他们传递了鼓励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