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树嚼松芝

出自元代方回的《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āi shù jué sōng zh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道士携壶酒,相迎劝瓦卮。
野葩芳杖屦,林霭润须眉。
自说夜频醉,不知朝有饥。
问曾辟谷否,擘树嚼松芝
()
道士:道士dàoshi∶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须眉:(名)胡须和眉毛,指男子:堂堂~。
频醉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辟谷:“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
松芝

《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道士清晨登上政山房,与他相见的人们互相劝酒,诗人感叹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无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五月十一日的清晨为背景,通过描绘道士与人们相聚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性之间的联系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中的道士手持酒壶,主动迎接他人,并劝他们喝着瓦卮(一种酒器),显示了他豁达开朗的性格。而人们的服饰也透露出这是一个清晨的场景,他们穿着简朴的履和杖,象征着朴素自然的生活。

诗人描绘了野葩的芬芳和森林的清新,以及林间薄雾滋润着人们的胡须和眉毛。这种自然景象与人们欢聚的场景相呼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人自称夜晚常常醉倒,对清晨的饥饿却毫不知觉。这表达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询问道士是否曾经修行过辟谷之术(即不食人间烟火,依靠山水间的自然食物维持生命),并咀嚼松芝,显示了他对道家修行的向往和对自然疗法的推崇。

这首诗词通过对清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借道士与人们的相聚,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在世俗烦恼中忽略了自然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月十一日清晨,问政山房
道士携带酒壶,迎接劝酒
花朵的香气,杖屦踏着野路
林中的薄雾滋润胡须和眉毛
自称夜晚常醉,不知清晨的饥饿
问道士是否修行过辟谷之术
品味松芝的味道

请注意,以上译文仅为一种可能的表达方式,诗词的翻译可以因译者的理解和风格而有所不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