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烟中跨灶楼

出自元代方回的《送方仲和信州学正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ǐ jiàn yān zhōng kuà zào l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公论乾坤万古留,秋崖秋壑两般秋。
尚思下惠甘三黜,肯向新都羡五侯。
籍甚故家佳玉树,彼哉亡国阽金瓯。
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
()
公论,乾坤,万古,三黜,故家佳,彼哉,亡国,同乡,同姓,跨灶

《送方仲和信州学正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方仲和离别的祝福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对社会的触动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方仲和信州学正二首

公论乾坤万古留,
秋崖秋壑两般秋。
尚思下惠甘三黜,
肯向新都羡五侯。
籍甚故家佳玉树,
彼哉亡国阽金瓯。
同乡同姓仍同榜,
喜见烟中跨灶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方仲和为主题,表达了对方仲和的赞美和祝福之情。首先,诗中描述了方仲和的公正和智慧:“公论乾坤万古留”,意味着方仲和的思想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经久流传。接着,诗中运用了秋天的景象来象征方仲和的高洁和深邃:“秋崖秋壑两般秋”,表达了方仲和品质高尚、胸怀广阔的特点。

接下来的两句“尚思下惠甘三黜,肯向新都羡五侯”,表达了作者对方仲和的敬佩之情。方仲和虽然曾受到三次贬谪,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下属的关怀和宽容,这种品质使得他在新的任职地方得到了更高的地位,超过了普通的官员。

诗的下半部分主要表达了对方仲和的羡慕和对自己前途的期待。诗中提到了方仲和故乡的美好:“籍甚故家佳玉树”,抒发了作者对方仲和来自富裕家庭和受到良好教育的羡慕之情。而“彼哉亡国阽金瓯”一句,暗示了方仲和所处的时代动荡,社会不安定,使得作者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

最后两句“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表达了作者对方仲和的喜悦和对自己前途的期望。作者和方仲和是同乡同姓,同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因此对方仲和的成功感到高兴。同时,烟中的跨灶楼象征着高官显贵,作者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方仲和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期望,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通过对方仲和的描述和自身的感慨,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物品质和社会状况的思考和触动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