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心肠木石人

出自元代方回的《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shì xīn cháng mù shí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北曲南歌日日新,红妆不逐落红春。
网鱼野老何曾觑,岂是心肠木石人
()
红妆:同“红装”。
网鱼岂是心肠:(名)①心地:~好。②对事物的感情:~软|铁石~|菩萨~。
木石:树木和山石。指木头与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指刑具。指山水画。指宫室等建筑工程。枳椇子的别名。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是宋代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的景色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诗中提到了北曲南歌日日更新,表达了音乐艺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北曲和南歌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音乐风格,而它们在西湖第三桥上的表演则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种音乐的不断更新,使得人们在春天的时候红装不会迟到,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享受到最新最美妙的音乐和艺术表演。

诗中还提到了网鱼野老,他们无法触摸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网鱼指的是网中的鱼,意味着陷入困境或束缚的人,而野老则表示远离城市喧嚣的老人。他们无法欣赏到音乐的美妙和文化的繁荣,因为他们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疏离,与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格格不入。这里作者通过网鱼野老的形象,表达了一种人与时代的脱节和思想的隔阂。

最后两句“岂是心肠木石人”,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无法欣赏音乐和文化的人的无奈和惋惜之情。作者认为,那些无法理解和感受音乐艺术之美的人,心灵似乎已经被石头和木头所代替,丧失了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这种情感上的隔阂使得他们无法领略到音乐和文化的真正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第三桥上的音乐艺术和文化繁荣,以及对无法欣赏和理解这些美好事物的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与时代的关系的思索和感慨。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音乐、文化和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