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朗如镜

出自元代方回的《次韵恢大山拟古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xīn lǎng rú jì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六度莫先慧,三风尤恶顽。
此心朗如镜,磨尽青铜斑。
微利毫发计,虚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平地剑门关。
老夫一丘壑,辙迹无往还。
彼哉岘山泣,况乃泣牛山。
()
青铜: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良好,可制武器、饰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
微利:薄利。
毫发:(书)(名)毫毛和头发,比喻极小的数量(多用于否定式):~不爽。
虚名:(名)不符合实际的名誉。
分寸:(名)说话或做事的深浅程度。
平地:表面平坦的土地。
老夫:老夫lǎofū年老的男子自称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一丘壑辙迹无往

《次韵恢大山拟古三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名利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度莫先慧,
三风尤恶顽。
此心朗如镜,
磨尽青铜斑。
微利毫发计,
虚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
平地剑门关。
老夫一丘壑,
辙迹无往还。
彼哉岘山泣,
况乃泣牛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在人生的六度之中,没有比智慧更重要的了。尤其是避免三种顽劣的品质,这样才能使内心明亮如镜,洁净而无瑕疵。然而,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就像磨损了青铜的斑点一样,我们无法逃避岁月的痕迹。

作者进一步提到微小的利益和微不足道的计划,以及虚假的名声,这些都是对人生意义的分寸攀附,没有真正的价值。诗中还提到在朝市或平地上,这样的人很多,他们追逐虚幻的名利,但最终却无法逃脱成为平凡人的命运。

作者自称“老夫”,意味着他已经历了一生的风雨,体验了世间的种种。他认为自己如同一座山岗,留下了深深的车痕,但这些车痕永远无法回到过去。最后,他提到了岘山和牛山,暗示了自己的悲哀和哀叹,似乎在岘山和牛山之间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名利虚妄的批判。通过对智慧的强调和对三种顽劣品质的警示,作者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明亮和洁净,而非被虚假的名利所迷惑。

诗中的“朝市多此人,平地剑门关”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心态和攀附欲望,强调了人们在名利之争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而“老夫一丘壑,辙迹无往还”则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生的无法回溯,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以岘山和牛山作为暗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哀叹和悲伤,可能是对逝去时光和无法挽回的遗憾的映射。

这首诗词以简约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对名利的审视。它通过对智慧、品质和时间的思考,引发人们对内心深处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纯净和真实的我为方便起见,这里提供原诗的中文内容:

六度莫先慧,
三风尤恶顽。
此心朗如镜,
磨尽青铜斑。
微利毫发计,
虚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
平地剑门关。
老夫一丘壑,
辙迹无往还。
彼哉岘山泣,
况乃泣牛山。

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已经在前面的回答中提供了。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