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数前死者

出自元代方回的《西斋秋日杂书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shù qián sǐ zhě,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
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听声独坐:一个人坐着。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唐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无来客无情:(形)没有感情:~无义。②(动)不留情:~打击。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谓超脱于物欲之外。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默数死者:死者sǐzhě已死的人死者与生者。
独生:独生dúshēng∶唯一生下的子女独生女独生子∶在亲人、伙伴死后独自生存誓共存亡,义不独生

《西斋秋日杂书五首》是宋代方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一个秋雨晴朗的日子里,独自坐在小轩中,对于观赏、聆听和思考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
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和思考。首先,作者通过对奕、观赏和聆听的比较,表达了对于听觉的赞美和重视。作者认为听声的体验比观赏景物更加深入、真实和有趣。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自己独坐于小轩之中,没有来客,享受秋雨晴朗的宁静。这种孤独的境遇让作者内心涌现出百种忧虑,但同时也体验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这种对独处和思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静谧中寻找灵感和思考人生的态度。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的轻视和超然。作者认为万物皆为外在的物质,而他自己对于这些物质并不重视,相对而言,他更加关注内心的世界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默数已故的前辈们,对于自己独自生存的惭愧之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于前辈们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反省。

整首诗词通过对观赏、聆听和思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同时,通过对独自坐于小轩中的描写,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宁静中寻找灵感和思考人生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