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林禽百种鸣。元代。方回。清晓林禽百种鸣,春寒渐暖变新声。向阳死草青先茁,解冻枯池绿再生。太子四门何足怪,麻姑三海自堪惊。回头最念儿童辈,不识灯宵旧太平。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是宋代方回的诗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晓林禽百种鸣,
春寒渐暖变新声。
向阳死草青先茁,
解冻枯池绿再生。
太子四门何足怪,
麻姑三海自堪惊。
回头最念儿童辈,
不识灯宵旧太平。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清晨的林间,各种禽鸟百般鸣叫,
春寒逐渐消退,声音也变得崭新。
朝向阳光的一侧,枯死的草开始发绿,
解冻的池塘重新生机勃发。
太子的四扇大门怎能引起惊讶,
麻姑跨越三个海洋也不足为奇。
回首间最让人怀念的是儿童时代的辈份,
不知道灯火夜宵的旧时平静。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初现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自然界的复苏和生机焕发。诗人描述了林间百鸟鸣叫的声音,预示着春寒逐渐消退,带来了新的生命和希望。在阳光的照射下,死去的草开始发芽,枯死的池塘重新变得绿意盎然。这一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循环,展现了生命力的不竭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诗词的后半部分引入了太子和麻姑的意象,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类的局限和自然的神奇。太子的四扇大门无法引起惊讶,表明尊贵和权势在面对大自然时显得微不足道;而麻姑跨越三个海洋也无法引起惊奇,意味着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壮丽事迹显得微不足道。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儿童时代和平静生活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
赏析: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以生动的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林间百鸟鸣叫、草木复苏的景象,抓住了春天初现的瞬间,传递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生命力的重生。同时,通过太子和麻姑的形象,诗人将人类的尊贵和壮丽与自然的伟大和神奇进行对照,凸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平静生活的思念,呼应了人们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情感,带给读者思考和感悟。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