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携红妓倚阑干

出自元代方回的《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ǒu xié hóng jì yǐ lán g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炎炎赫赫忽荒寒,败瓦颓墙百顷宽。
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
()
荒寒:既荒凉又寒冷。
颓墙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阑干:(书)①(形)纵横错落的样子:星斗~|泪~。②同“栏杆”。

诗词:《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中文译文:
炎炎赫赫忽荒寒,
败瓦颓墙百顷宽。
谁识旧朝大丞相,
手携红妓倚阑干。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正月二十五日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景物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转、兴衰更替的主题。开始时,炎热的景象渐渐转为荒凉寒冷,景色的变化反映了人事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古老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墙壁倒塌,覆满了一片荒凉的景象。然而,这些景象背后隐藏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只有谁能认出那位曾经在旧朝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大丞相呢?他手牵着红妓,倚在栏杆上,似乎在回忆过去的辉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古老建筑的废墟,表达了光阴荏苒、岁月更迭的主题。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凄凉而寂寥的氛围中,展现了兴衰和人事的无常。墙壁的倒塌和景色的荒凉,象征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已经远去,留下了一片凄凉的残骸。然而,作者通过提及大丞相和红妓,赋予这个废墟以人文的意义。这两个形象给予了读者对过去的想象和联想,使得诗歌更富有情感和意义。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凄美的意象,唤起了读者对光阴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人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