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焉用假

出自元代方回的《治圃杂书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ēn shān yān yòng jiǎ,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真山焉用假,山假意还真。
巨石起奇士,幽兰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地僻不争春。
图画传京洛,应多欲问津。
()
假意,巨石,奇士,故人,争春,图画,问津

《治圃杂书二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真山焉用假,
山假意还真。
巨石起奇士,
幽兰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
地僻不争春。
图画传京洛,
应多欲问津。

译文:
真正的山岳何需假装,
山的虚假意味仍然真实。
巨石崛起引来奇人才,
幽兰延续与故人情。

如同眺望岳山的云彩,
这片偏僻之地不争春。
图画传播京城洛阳间,
应该引来更多人的关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山岳、奇人、花卉和艺术的意境。诗人通过探讨真实和虚假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关于真实与欺骗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真山和假山,通过对真实和虚假的对比,探讨了事物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虽然假山是人工构筑的,但它仍然能够传递出真山的意境和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巨石和幽兰。巨石象征着坚定和稳定,它的出现吸引了奇人的到来,展现了才华与智慧的独特气质。而幽兰则延续了与故人的情感联系,强调了友情和情感的延续。

诗中还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云彩眺望岳山,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此同时,这片地区又是一个僻静之地,不与其他地方争夺春天的美景,呈现出宁静和独特的氛围。

最后,诗人提到图画传播到京城和洛阳,暗示了艺术的力量和影响。他鼓励人们对艺术发出更多的关注和探索,认识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真实与虚假、自然与人工、艺术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性和艺术的思考,并传达了对于真实与美的追求以及对于艺术的推崇和呼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