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重墓藏

出自元代方回的《杂兴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òu shì zhòng mù cá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古人谨庙萃,后世重墓藏
埋骨冀裕后,其术传青囊。
富贵出葬穴,此说何渺茫。
含禭富珠玉,所见尤不长。
自从开辟来,天地几战场。
祸乱遭发掘,不免帝与王。
甚者有逆孙,暴其先世丧。
何由系彼颈,巨刃挥天扬。
()
古人,后世,青囊,富贵

《杂兴十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词,描绘了古代人们对祭祀和陵墓的重视,以及后世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兴十二首

古人谨庙萃,
后世重墓藏。
埋骨冀裕后,
其术传青囊。

富贵出葬穴,
此说何渺茫。
含禭富珠玉,
所见尤不长。

自从开辟来,
天地几战场。
祸乱遭发掘,
不免帝与王。

甚者有逆孙,
暴其先世丧。
何由系彼颈,
巨刃挥天扬。

译文:
古代人们崇敬祭祀祖先,
后世人也重视陵墓的保存。
他们埋葬骨骸,期望能够延续后代,
古代智慧的传承保存在青囊之中。

富贵者甚至在陵墓中安放珠宝玉器,
然而这种富贵和财宝的显现是短暂的。
自从开始创造天地以来,
天地就成为了战争的场所。
祸乱之后,陵墓常遭到盗掘,
帝王也无法幸免于此。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侵犯了先人的尊严,
肆意破坏他们的陵墓。
我们如何能够约束这些人的恶行,
巨大的刀剑挥舞在天空中。

诗意和赏析:
《杂兴十二首》通过对古人庙祭和后世陵墓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仪式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历史遗迹和智慧传承的忧虑。诗中提到的庙堂祭祀和陵墓被视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仪式和传统,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后代的期望。然而,作者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这些传统和价值正在逐渐淡漠和遗失。

诗中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无情变迁,天地成为了战争的舞台,帝王与王侯的陵墓也遭到了盗掘和破坏。这种描绘带有一种悲剧意味,暗示着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脆弱性以及无法逃脱的命运。同时,诗中对于逆孙暴其先世丧的描写,表达了对道德沦丧和历史连续性断裂的忧虑。

《杂兴十二首》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通过对古代仪式和陵墓的描绘,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历史文化的传承,并警示后人要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应当谨慎而敬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